“其恕乎”的“其”意思是“這句話”。出自《論語》十則,本文中,小編整理了相關知識,一起來看看吧!
子曰:“學而時習之,不亦說乎?有朋自遠方來,不亦樂乎?人不知而不慍,不亦君子乎?”
曾子曰:“吾日三省吾身:為人謀而不忠乎?與朋友交而不信乎?傳不習乎?”
子曰:“溫故而知新,可以為師矣。”
子曰:“學而不思則罔,思而不學則殆。”
子曰:“由,誨女知之乎!知之為知之,不知為不知,是知也。”
子曰:“見賢思齊焉,見不賢而內自省也。”
子曰:“三人行,必有我師焉。擇其善者而從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”
曾子曰:“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遠。仁以為己任,不亦重乎?死而后已,不亦遠乎?”
子曰:“歲寒,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。”
子貢問曰:“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?”子曰:“其恕乎!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”
第一則是學習方法和個人修養,啟發人們熱愛學習,加強自律。
第二則是學習方法,講知識的繼承和創新。
第三則是學習方法,強調復習對知識的必要性。
第四則是學習方法,強調學習要和思考相結合,闡明了“學”與“思”的辯證關系。
第五則是學習態度,通過對話論述了聰敏好學、虛心求教的可貴。
第六則是學習態度,端正學習態度、提高思想修養。強調隨時都該反省自己。
第七則是學習態度和個人修養,強調無論何時何地,都要虛心向別人學習,同時要有端正的學習態度。
第八則是個人修養,強調懷有抱負就該有堅毅的意志。
第九則是個人修養和社會現象,強調要經受得住時間的考驗,堅貞不屈。
第十則是個人修養,強調要學會換位思考。
總共三類:學習方法,學習態度,個人修養。
《論語十則》,是從《論語》中節選的有關學習方法、學習態度及修身做人的十條語錄。這十則語錄都是格言警句,每一則都表達了精深的道理,不僅內容豐富,而且文字也頗具特色,句式整齊,音調和諧,讀起來相當流暢,富有感染力。
孔子(公元前551—公元前479),名丘,字仲尼,春秋末期魯國陬邑(今山東曲阜市東南)人。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、教育家、儒家學派創始人。相傳有弟子三千,賢弟子七十二人,孔子曾帶領弟子周游列國14年。
孔子還是一位古文獻整理家,曾修《詩》、《書》,定《禮》、《樂》,序《周易》,作《春秋》。孔子是中華文化中的核心學說儒家的首代宗師,集華夏上古文化之大成,在世時已被譽為“天縱之圣”、“天之木鐸”,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,并且被后世統治者尊為至圣、至圣先師、萬世師表。孔子和他創立的儒家思想對中國和朝鮮半島、日本、越南等地區有深遠的影響,這些地區又被稱為儒家文化圈。
以上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《論語》十則的相關知識,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。
孔乙己是貧困潦倒的知識分子。在書中,孔乙己是一個知識分子,滿口“之乎者也”,但是他很窮,還竊書,說過“讀書人的事,怎么能叫竊,”被人嘲笑,他...
實然:是說事物實際上就是這樣的,但不同于現實性(現實性指其有合理性和客觀性);應然:就是應該是怎么樣的意思,比如說這件事,就應該是那樣的結果...
亟需和急需的區別在于:釋義不同:亟需:急切需要,缺點亟需糾正。急需:緊急需要;側重點不同:亟需:側重強調客觀上的需要和迫不及待。比如:缺點亟...
督察和督查的區別:意思不同:督查:監督,檢查。不及物動詞,更強調這一行為。督察:監督警察的職業。名詞。作動詞用時,包涵更嚴密的調查過程,較為...
大量閱讀文章,雜志,背古詩;在學習文章時,要注意老師如何對文章的段落,主旨,個別句子和詞進行分析,有一些固定方法;要記下老師的分析,和自己的...
開頭語段的作用:開篇點題,統領全文;引出下文,或為下文作鋪墊;渲染氣氛,奠定基調。結尾語段的作用:總結全文,歸結主旨;呼應開頭,首尾圓潤,使...
不重視閱讀。要知道,學好語文最基本的方式就是閱讀。閱讀就是影響孩子語文成績的關鍵點,想要提升孩子的成績,一定要從閱讀開始。不積累素材。俗話說...
一丘之貉與一丘之壑兩者詞義不同,一丘之貉比喻彼此一樣都是壞人,沒有差別。一丘之壑是指古時隱士居住的地方,即退隱在野,也指一山一水。一丘之貉出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