資治通鑒的作者是司馬光。司馬光是北宋時期著名的史學家、政治家以及文學家,屬于今天的山西人。他是仁宗寶元元年的進士出身,入仕后任職龍圖閣直學,和當時王安石變法的政見相左,后離開朝廷十五年,主持并且編纂了編年體通史《資治通鑒》。
《資治通鑒》是由北宋史學家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,共294卷,歷時十九年完成。主要以時間為綱,事件為目,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(公元前403年)寫起,到五代后周世宗顯德六年(公元959年)征淮南停筆,涵蓋十六朝1362年的歷史。
司馬光(1019年11月17日-1086年10月11日),字君實,號迂叟,陜州夏縣涑水鄉(今山西省夏縣)人,世稱涑水先生。北宋政治家、史學家、文學家,自稱西晉安平獻王司馬孚之后代。
《資治通鑒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部重要編年體史書,由司馬光主編,涵蓋了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顯德六年的歷史,跨越了約1362年的中國歷史。它的意義和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:
歷史價值方面。它保存了大量已失傳的史料,是研究中國古代歷史的重要依據。
文化價值方面。《資治通鑒》在政治、軍事、民族關系、經濟、文化等多個領域都有廣泛記載,通過深入剖析這些領域的發展脈絡,展現了各個歷史時期的真實面貌。
對后世的啟示方面。《資治通鑒》不僅是一部歷史記錄,也是一部深刻的歷史評論集,它通過對歷代王朝治亂興衰的描述,以及對政治家、軍事家的分析,反映了國家盛衰、民族興亡的深沉思考。
在學術和教育領域方面。《資治通鑒》的影響力深遠,它是后世研究中國歷史的重要資料來源,對歷史學、文學、文化等方面都產生了重要影響。
在政治領域方面。《資治通鑒》中的故事和典故被各朝各代引用,用于闡述政治觀點和理論,對政治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。
總的來說,《資治通鑒》是一部具有深刻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的編年體史書,它通過對中國歷史的全面記載和分析,為后人提供了豐富的歷史知識和深刻的歷史啟示。
《資治通鑒》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,共294卷,歷時十九年完成。主要以時間為綱,事件為目,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(公元前403年)寫起,到五代后...
《史記》是司馬遷編撰的中國第一部紀傳體的通史。司馬遷首創紀傳體,本書以人物傳記為主,又吸收了編年、記事等體裁的長處,以本紀、世家、列傳為主,...
《資治通鑒》是一部編年體史書。司馬光的《資治通鑒》與司馬遷的《史記》并列為中國史學的不朽巨著。《資治通鑒》自成書以來,一直受到歷代帝王將相、...
《資治通鑒》記錄了公元前403年到公元959年,即從戰國時期的三家分晉到五代時期北宋滅了五代十國共1362年的史實。《資治通鑒》保存了很多現...
《資治通鑒》是一部編年體史書。因為宋神宗認為這本書“鑒于往事,有資于治道”,所以就取名為《資治通鑒》。《資治通鑒》整本都是按照時間的先后順序...
《資治通鑒》是由北宋史學家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,共294卷,歷時十九年完成。主要以時間為綱,事件為目,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(公元前...
1、體例不同:《史記》是紀傳體通史。以人物為中心,記述重大的歷史事件。《資治通鑒》是編年體,就是按照時間先后,記述重大的歷史事件。2、作者不...
《資治通鑒》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。是由北宋史學家司馬光主編的,共294卷,歷時十九年完成。《資治通鑒》,簡稱“通鑒”,是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...